原文链接:What is the dielectric effect and how does it produce artifacts in MRI?
- 概要
在MRI中,我们通常关注B0场和B1场,而常常忘记与磁场共生的一直存在的电场(E)。如在Maxwell方程中描述的,磁场(B场)和电场(E场)振荡的方向互相垂直,而且都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。当电磁波遇到人体,会发生几个现象:1)波长变短,2)产生电流,3)在组织交界处产生反射波或折射。介电效应是指物体与电磁场中的电场(E)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由B1场不均匀性导致的异常明亮或黑暗区域在超高场(3.0T及以上)时经常出现,虽然这些伪影的本质还不是完全清楚,它们通常被称为电介质伪影。
介电共振能够导致的亮区和暗区的程度仍然是有争议的。有相对高电导率的组织会引入一个“趋肤深度”的术语,产生阻尼驻波现象。中央明亮的现象已经在高电导率的水模中(其中的介电共振最小)得到验证。总之,介电效应及与之关联的伪影随着磁场强度的升高越发显著,虽然简单的介电诱导的驻波模型可能仅能解释一小部分现象。
高级讨论
物质与电磁场交互的程度可以通过三个参数描述:磁导率(μ),介电常数(ε),电导率(σ)。在一般情况下,这些参数随温度,电磁频率,和物质的物理状态而变化。而且因为它们还可能随位置和方向有关,因此一般更准确得表示为向量(张量)而不是标量。尽管如此,为了简单的解释,我只用希腊符号来表示,而不涉及它们更复杂的性质。
磁导率(μ)反映物质集中或分散外加磁场的程度。它与磁化率(χ)这个我们已经熟悉的概念几乎同义,通过关系μ = 1 + χ相联系。
介电常数(ε)是一种电气特性,与磁导率(μ)同源。它反映物质集中或分散外加电场的程度。高介电常数意味着当放置在电场中时,材料会变得更加极化。Permittivity(介电常数)与dielectric constant(介电常数)往往是同义词,后者是更古老的术语,已经逐渐不被使用了。
电导率(σ)反映材料携带电流的能力。电导率与电阻成反比。
弱导电介质材料(如人体)内部的射频磁场受传导电流通量(JC)和位移电流通量(JD)扰动,可以通过Maxwell校正后的Ampère定律描述:
ΧB = μJC + μJD = μσE + iωεE
其中,i2 = -1是复数单元,引入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之间90°的相位偏移。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幅值之间的比例为:
JC /JD = σ / ω ε
人体组织中,在MRI中使用的射频频率,JC和JD的幅值在相同的量级。随着频率的升高,JD变得越来越重要,但即使在7.0T下(3000MHz),传导电流/位移电流的比例对脂肪,灰质,肌肉和脑脊液分别约为0.4,0.6,0.7和1.7。高介电材料(如在绝缘垫中使用的材料)传导电流/位移电流的比例仅为约0.01,意味着传导电流可以被忽略。
- 参考材料
- Collins CM, Liu W, Schreiber, et al. Central brightening due to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with, without, and despite dielectric resonance.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5; 21:192-6.
- Gabriel C, Gabriel S, Corhout E.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tissues: I. Literature survey. Phys Med Biol 1996;41:2231-2249.
- Webb AG, Collins CM. Parallel transmit and receive technology in high-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 (pdf). Int J Imaging Syst Technol 2010; 20:2–13.
- 相关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