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概要
径向/螺旋扫描方法确实也会产生卷折和其他形式的混叠伪影,但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与直线(笛卡尔)扫描中看到的有些不同。
大多数径向和螺旋成像方法中,频率和相位轴不保持基本解剖方向中的固定关系(从左到右,从上到下等)。相反,相位和频率编码方向随着轨迹扫过或围绕k空间中心旋转时不断改变。当出现混叠时,通常以广泛分布于图像中的曲线带形式出现,虽然有时也会出现离散的径向排列的“鬼影”。
![]() PROPELLER采集说明频率和相位编码方向如何变化取决于每一个刀片的方向 |
![]() 源自圆形FOV外红点(左下)的混叠被复制成图像上的一个弧 |
![]() 如果刀片数相对较少,FOV也比较小,可见一些离散的后脑部的混叠图像 |
![]() 如果使用许多刀片,混叠伪影分散地更广泛 |

螺旋/径向/PROPELLER成像中的“网格化”问题。采集的数据点与矩形阵列(用于离散傅里叶变换)并不匹配,因此须转换/插值,这会在最终的图像中引入振铃伪影和混叠伪影。
在PROPELLER图像的背景中通常可见一种不同形式的伪影,包含弥散的晕开的细线或条纹。这是由网格化导致的重建伪影,此过程中径向/螺旋模式采集的数据点必须转变/插值以适合等间隔的矩形阵列,然后用于图像处理。如果使用线性插值,整个图像中会有简单的阴影,但如果使用更高阶的插值机制,更复杂的振荡会混叠到图像中,偶尔会形成高信号物体边缘的明亮条纹,类似于CT中骨或金属周围看到的现象。
![]() 弥散的径向重建伪影 |
![]() PROPELLER图像中右侧脸颊上高信号区域的细条纹 |
- 参考材料
- Pipe JG. Motion correction with PROPELLER MRI: application to head motion and free-breathing cardiac imaging. Magn Reson Med 1999; 42:963-969.
- Patch SK. k-Space data preprocessing for artifact reduction in MR imaging. Multi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, Analysis, and Display: RSNA Categorical Course in Diagnostic Radiology
- Physics 2005; pp 73–87.
- Rasche V, Proska R, Sinkus R, et al. Resampling of data between arbitrary grids using convolution interpolation. IEEE Trans Med Imaging 1999;18:385–392.
- 相关问题